乌孙古墓简介:
乌孙古墓又称作乌孙土墩墓或草原土墩墓。据1988年伊犁文物普查结果表明,在伊犁广阔的草原上分布着万座土墩墓。考古工作者曾挖掘一底部周长200米,墓高10多米的大墓,封堆中部的长方形墓室体积近100立方米,用木材近50立方米。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先后在伊犁挖掘了几座乌孙土堆墓,出土了青铜器30余件,其中有凿、铲、铃、钵、碗、梳、箭头、短剑、武士俑、三足鼎,还有陶壶、陶钵等大量珍贵文物。
昭苏县夏塔乡夏塔沟口河东岸坡地下就分布着约50座乌孙古墓,皆为土墩墓,封顶铺有少量卵石。大型墓10座,封堆高5-7米,坟顶直径约15米,底径为40米,顶部均已塌陷,分两排南北排列;其余皆为中小型墓,封堆高0.3--1米不等,大多是呈南北向排列。已经发掘的墓葬均为竖穴,大都有不同规模的木椁结构,随葬品一般较贫乏,不少为空墓,所见随葬品以日常用的陶器为多,有罐、壶、钵等。墓的底部周围还能看到露出泥土的大型石头,这是死者生前作战时打死过多少敌人,就在墓周围放多少石头,以铭记其功绩。
根据发掘资料和史料记载,结合碳14C测年数据,确定墓主系西汉时居于伊犁河流域的乌孙人,其中出土的彩陶墓葬又可能同先于乌孙的塞人文化有密切的联系。昭苏县共有乌孙墓约1200余座,是伊犁州乌孙墓的主要分布区之一,规模宏大,类型多样,有土墩墓、石堆墓、圆形石围墓、方形石围墓等;其中夏塔的土墩墓具有较好的代表性。
乌孙在伊犁先后活动五百余年,影响深远。它是形成现代哈萨克族的族源之一,至今哈萨克族中仍有称乌孙的部落。乌孙古墓则是他们留存在伊犁的重要文化遗迹。